2025年6月,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数智先锋”文明实践队前往丰城市孙渡街道文安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青春有为正当时,勇担使命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实践,助力社区发展。
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文明实践队(孙渡街道文安社区)
文明实践队以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度,在文安社区绘就了一幅“爱国情、为民心、科技梦”交织的实践画卷,更添几道亮眼的“特色注脚”。
夏日水边的“安全必修课”——把防溺意识刻进每一次踏浪的脚印里
为切实筑牢青少年儿童假期安全防线,提升防溺水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助力身心健康成长,2025年6月24日,孙渡街道文安社区联合文明实践队,特别开展一场“暑期防溺水安全讲座”。
志愿者以生动的动画视频为引,结合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并用孩子们熟悉的“小口诀”“情景模拟”等方式,逐条拆解防溺水要点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演示,让安全知识像种子般悄悄埋进孩子们心里。
“扫码转账需警惕,禁毒低碳记心里——防诈防骗‘清醒检测仪’”
为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其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文明实践队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三大主题知识,一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揭露“高收益”投资陷阱等常见诈骗手法;二是开展禁毒宣传,讲解毒品危害及识别技巧,倡导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三是推广节能减排理念,分享低碳生活小妙招,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助力群众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环保生活技能。
岁月藏勋章,温情暖夕阳——这个夏天,我们与“最可爱的人”有场温暖的约
在文安社区干部陪同下,文明实践队走访慰问两位退伍老兵,围坐聆听老兵讲述战火岁月的爱国故事,并致以崇高敬意。
第一户家庭中,父亲退役前荣立三等功,退役后依然保持军人本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红十字会,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为国家奉献的初心;儿子深受父亲影响,在完成首次服役后主动应征二次入伍,用“再穿戎装”的坚定选择,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传统在家庭中薪火相传。
第二户家庭中,父亲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当年在保家卫国的战斗岁月里,他始终坚守前线,因作战英勇荣立三等功,却也因长期暴露在激烈炮火中留下严重后遗症——战后听力逐渐衰退,如今已完全失聪。儿子继承父志,在部队服役已整整11年,将青春献给祖国。
文明实践队的“双课课堂”——笔尖辅导里的成长,格斗训练中的蜕变
午后的活动室里,文明实践队开展作业辅导,帮助孩子们理清解题逻辑。
辅导结束后,学院退役士兵学子组织“儿童版军队格斗术”教学,教学过程中,队员逐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细节——调整歪扭的手腕、规范马步的角度、提醒收拳的速度,确保动作既标准又适合儿童体能特点。
追寻红色印记 赓续奉献精神——在陵园藏馆里汲取力量,用雷锋行动点亮青春
文明实践队走进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剑之光红色文化记忆馆”,这里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珍贵藏品,饱含沧桑的实物无声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激情,让学子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与奋斗之艰。
走进丰城一中雷锋纪念馆,雷锋同志的事迹在这里生动展现:那件打满补丁却洗得发白的军装,那本字迹工整、句句滚烫的日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朴素的话语如清泉涤荡心灵,让奉献精神深植学子心田。
苍松翠柏间,花岗岩纪念碑巍峨矗立,镌刻的英名如星河闪耀。历史的回响让学子们铭记这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让先辈的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青春奋斗中绽放光芒、赓续传承。
学院文明实践队在文安社区开展的系列活动,以“爱国情、为民心、科技梦”为底色,用脚步与真心绘就了温暖而深刻的实践画卷,将忠诚与信仰的鲜活注脚刻进在场者心中,让“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从抽象走向具体。用耐心与专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化为可触摸的温暖,这些青春身影用蹲身教老人、弯腰辅导孩子、热血喊口令的具体行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从宏大口号转化为社区里最温暖的光,串联起代际关怀与共同成长,让爱国信仰、为民情怀、教育力量与志愿温度,在实践中交织成守护社区、温暖人心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