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创业 >> 赛事交流 >> 互联网大赛介绍 >> 详细内容
 
互联网大赛介绍 >> 正文
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日期:2016-03-14 16:56:2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4992

     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暨全国大赛选拔赛

 

 

 

 

 

 

 

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2018年4月·南昌

教育部下发大赛文件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教高函〔20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定于2018年3月至10月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 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第四届大赛要力争做到“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努力体现有突破、有特色、有新意。扩大参赛规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和国际赛道拓展;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突出“海丝”特色,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突出海峡特色,推动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深度交流;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培养学生敢闯敢创、敢于冒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实现更大程度的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大赛平台,努力办一届惊艳非凡的全球双创盛会。

  第四届大赛将举办“1+5”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在校赛、省赛基础上,举办全国总决赛(含金奖争夺赛、四强争夺赛和冠军争夺赛)。“5”是5项同期活动,具体包括: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先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面布局,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铺路搭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创教育合作和青年交流,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贡献新经验。

  3.“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在大赛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学生创客秀”,在承办校厦门大学设置项目展示区、项目路演区、投融资对接区、合作签约区、交流分享区、创意产品体验区等,开展投资洽谈、创新创业成果展、团队展示等活动,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参与的机会。

  4.改革开放40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邀请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的有影响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与大学生创业者对话,在总决赛期间开设报告会或主旨演讲,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主题进行交流,传播成功经验,共享创新创业理念,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

  5.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在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大赛总决赛期间设立专区,开展优秀项目展示交流和投融资洽谈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国际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计划,举办地方政府与双创项目对接巡展,推动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具有明显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落户中国。

  四、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大学承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福建省省长唐登杰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副主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和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并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给予处理。

  本次大赛由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中关村百人会天使投资联盟、全国高校双创教育协作媒体联盟(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等)等参与协办。

  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开展本地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五、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六、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

  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高等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八、国际赛道

  打造大赛国际平台,提升大赛全球影响力。由国际赛道专家组会同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筹)择优遴选推荐项目。鼓励各高校推荐国外友好合作高校的项目参赛,鼓励各高校推荐海外校友会作为国际赛道合作渠道。

  九、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

  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5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通过网上评审,产生2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全国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4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国际赛道产生30-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十、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18年3月28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

  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录cy.ncss.cn/gl/login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管理用户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的账号进行登录,校级账号由各省级管理用户进行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全国总决赛参考)。

  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铜奖。

  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省(区、市)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weixiao.qq.com/shuangchuang)进行赛事宣传,腾讯云根据参赛团队的组别提供不同级别的免费云服务支持,给予项目激励和孵化指导。

  十一、评审规则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十二、大赛奖项

  大赛主赛道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另设港澳台项目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赛道金奖15个、银奖和铜奖另定。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30个、铜奖16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

  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获奖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

  十三、宣传发动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省内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2018年3月8日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决定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热血青春力量。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筑梦点亮人生 青春领航振兴中华

  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鼓励青年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中国最大的思政课堂,引导青年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活动安排

  1.制定方案(2018年3月)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制定本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以调研为基础,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农业和扶贫工作有关部门,摸清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组织各高校做好学校现有扶贫对接地区及项目、涉农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届毕业生返乡创业等情况摸底统计。制定本地详细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安排、地点、规模、活动形式、支持条件等内容,并于3月23日前报送大赛组委会(邮箱:yanghaolin@moe.edu.cn)。

  2.启动仪式(2018年3-5月)

  大赛组委会将于3月底在福建古田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由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推荐3-10个项目参加启动仪式,并于3月16日-21日完成启动仪式报名(网址:http://dc.ncss.cn/answer/red)。详细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启动仪式后,还将选择在部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组织全国性项目对接活动,有意向承办全国性对接活动的省(区、市)可在活动计划日期一个月前向大赛组委会提出申请。

  3.活动报名(2018年3-8月)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积极挖掘本省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并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网址:http://cy.ncss.cn),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3月28日至8月31日。

  4.组织实施(2018年3-9月)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负责组织本地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等工作。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组织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并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支持,通过政策倾斜、项目立项、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5.总结表彰(2018年9-10月)

  各地各高校要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宣传,选树优秀典型,举办优秀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组委会将在全国总决赛期间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成果展。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可自主选择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或主赛道比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

  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10个、银奖30个、铜奖16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等单项奖若干,奖励对农村地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扶贫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项目。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8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

  四、项目要求

  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项目须为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推广性和实效性。参与对象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

  项目来源包括:

  1.大赛参赛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可自主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活动。

  3.其他参与项目。邀请历届大赛获奖项目、符合当地需求的社会项目参加活动。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统筹资源、加强保障。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主动协调本地区扶贫办和扶贫组织,制定针对创业帮扶团队的优惠政策,整合对方资源,对活动予以支持。大赛组委会成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奖励基金,对实施效果突出的项目给予支持。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集中启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大赛组委会拟拍摄《青年筑梦》专题记录片,全面展示各地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和良好精神风貌。

  六、联系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 杨皓麟 徐家庆

  联系电话:010-66096262,传真:010-66020758

  电子邮箱:yanghaolin@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窦慧姣

  联系电话:010-62111870,传真:010-62111780

  电子邮箱:dhj1211@moe.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大钟寺中坤广场

邮编:100098

江西省大赛相关精神

 

关于举办“建行杯”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的通知

各高校: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8〕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决定于2018年3月至10月举办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  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二、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共青团江西省委员会、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办公室、江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协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大赛的具体组织实施。

  大赛设立评审专家导师团,由大赛组委会邀请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校赛事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四、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五、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师生共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历届省级获奖但未在全国大赛获得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也可报名参赛,如比赛成绩排名靠前可推荐至全国参赛,不再颁发省级荣誉。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大赛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加此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参加江西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也可参加主赛道比赛,项目需在推荐至全国之前作出一个赛道选择。

七、比赛赛制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省级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高校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高校报名团队数、校赛组织情况和历届全国大赛获奖情况等因素分配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全省共产生60个团队入围全省总决赛,20个团队入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八、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3月23日-6月30日)。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http://jy.jxedu.gov.cn进行报名。大赛报名截止时间由各高校根据校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6月30日。

2.校级初赛(4月-6月)。校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各高校登录http://jy.jxedu.gov.cn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校级账号由大赛组委会进行创建、分配及管理。各高校须在6月30日前完成校级赛事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省复赛,全省共产生360个项目进入复赛,原则上各高校必须有项目报名参赛,每所高校要至少选送1个优质项目参加全省复赛。

3.省级复赛(7月5日-7月9日)。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省级复赛的360个项目评审,产生124个获奖项目(其中含江西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公开课2个获奖项目),得分前54强进入省级决赛(大创课冠军直接进入省级决赛)。

4.省级复活赛(7月中旬-9月中旬)。6月30日至7月20日期间新增报名项目及未进入决赛的305个复赛项目可申请复活,全省复活赛名额100个,根据新增报名项目数比例分配名额后,由各高校选拔推荐参加复活赛。大赛组委会对复活项目进行第一轮网评,遴选15个进入第二轮现场复活赛,经评审前5名进入省级决赛,另外10个项目获得铜奖。

5.省级决赛(9月10日-12日)。省级决赛在华东交通大学举行,决出金银奖、冠亚季军奖。冠亚季军奖项,由每个组别第一名同台角逐,每所高校限入选一个项目,如有重复根据得分高低保留一项。

九、大赛奖励

大赛设20个金奖、40个银奖、80个铜奖,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40名,为获奖项目团队及指导老师颁发获奖证书,为获奖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同时,设置高校集体奖5名;设置高校优秀组织奖10名。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评选出3个金奖、7个银奖、10个铜奖。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2个单项奖,设置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

十、工作要求

1.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2.本次大赛各高校所有参赛项目都必须在大赛官网报名,各高校需指派一名工作联系人报大赛组委会备案,并加入大赛工作QQ群(群号:282707216),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3.大赛有关事宜,可与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联系。联系人:安 光、程晓玲,联系电话:0791-88513124  88557652。

                                                      江西省教育厅

2018年4月 日

六、江西省教育厅下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文件      

 

江西省教育厅文

 

赣教高字〔2018〕22号

 

 

关于开展2018年江西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通知

 

各高校: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将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为更好地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现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定于2018年暑期组织开展江西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筑梦之旅   助力脱贫攻坚

二、主要目标

鼓励大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江西红色品牌,引导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江西省教育厅

2.承办单位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3.协办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教育电视台

四、活动安排

  1. 摸底统计(2018年3月)

以调研为基础,主动联系省扶贫办,摸清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需求,组织各高校做好学校现有扶贫对接地区及项目、涉农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应届毕业生返乡创业等情况摸底统计。

  1. 参加全国启动仪式(2018年3-5月)

由各高校推荐1-2个项目参加全国启动仪式,我省大赛组委会根据项目情况遴选3-10个项目参加全国启动仪式。

  1. 活动报名(2018年3-5月)

各高校要积极挖掘本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活动,并组织团队登录网址http://jy.jxedu.gov.cn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3月28日至5月30日。参加我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也可同时选择参加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主赛道比赛(国赛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1. 组织实施(2018年3-9月)

各高校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师生共创、校地协同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项目长期对接,并推出一批帮扶品牌项目和帮扶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支持,通过政策倾斜、项目落地对接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保障。

我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于6月初进行省级初选,遴选出20个项目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实践活动(如果全省“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报名数量超过500项,将采取分配名额和学校推荐形式相结合,具体要求另行通知)。9月初,暑期实践活动项目将参加与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同步进行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分赛道评选。

5.总结表彰(2018年9月)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单列奖项、单独设置评审指标,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3个、银奖7个、铜奖10个。设“乡村振兴奖”“精准扶贫奖”2个单项奖,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名。

参加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相关要求,将根据全国文件精神另行通知。

 

五、项目要求

  • 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参加江西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实践活动的20个团队每队4人,指导老师限1人,学生不少于2人)。
  •  
  • 大赛参赛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可自主报名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与乡村振兴、扶贫脱贫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活动。
  • 其他参与项目。邀请历届大赛获奖项目、符合当地需求的社会项目参加活动。

六、活动实施

1.活动准备

活动组委会将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形式通知相关高校,由相关高校指定专人对接,并协助活动组委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各高校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按照要求提供活动期间所用项目展板等材料。

2.活动拓展

活动组委会将根据参加活动项目类型,以“科技小分队”“幸福小分队”“健康小分队”“教育小分队”“法治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等形式分为若干组别,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并组织团队到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3.活动形式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2018年7月13日至7月16日举行,届时将组织项目团队开展“南昌--吉水县--井冈山--瑞金”红色筑梦之旅。

4.活动经费

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的成员往返交通、报到当天住宿费用、项目展示材料制作费用等由所在学校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餐费、交通费、参观学习、实践考察等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

七、活动联系人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安光  程晓玲  0791-88557652,13755604912

电子邮箱:jxsjybcyk@163.com

华东交通大学 

师星  韩胜淼  0791-87046987,15979179497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王剑          0791-83857051,13767959916

 

江西省教育厅

2018年3月22日

 

 

 

七、高校组织工作经验

精心组织求实效 双创教育结硕果

——江西师范大学第三届“互联网+”大赛

经验总结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与各兄弟高校的同仁们相聚在此,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做经验交流。经过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届大赛的宣传、发动和锤炼,该大赛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江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组织参赛,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形成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共同支持、参与广泛的良好发展局面,活动投入不断增加,活动氛围日益浓厚,活动体系逐渐完善,赛事成绩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断巩固。

一、参赛情况

在第三届大赛中,我校报名参赛项目1600余项,经遴选,120余支参赛团队和项目获批学校立项,参与人数在3000人左右。在省赛中,我校推荐13件作品参赛,荣获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3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和先进集体奖。在国赛中,我校有4件作品获得了银奖3项、铜奖1项,以及先进集体奖。

二、在赛事组织方面

1、学校明晰思路、合理谋划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提出了抓好以互联网+” 大赛和“挑战杯”竞赛为代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建设的“116”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龙头,实现六个转变。“一个目标”就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一个龙头”就是以 “挑战杯”竞赛和“互联网+”大赛为龙头,全面带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实现的“六个转变”是:创新教育由第一课堂为主,向第一、二课堂相结合转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活动主导,向项目主导转变,创新活动的组织由教师主导,向师生互动转变,激励途径由后期奖励,向资助奖励并举转变,活动的主体由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支持体系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学校统筹规划 “互联网+”大赛实施计划、推进措施及调配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大赛的组织和开展。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凝成合力

成立“互联网+”大赛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务、学工、科技园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校团委、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等部门及校学生会共同参与,并明确由教务部门牵头,具体负责组织赛事工作。

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学校修订了《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实施办法》等文件,每年都以校发文件下发“互联网+”赛事文件,对竞赛宗旨、组织领导、参赛对象、参赛方式、作品要求、评审标准、激励办法、竞赛日程、工作要求进行详细说明,确保备赛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发展,为“互联网+”大赛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教师指导。成立“互联网+”竞赛作品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根据比赛要求等方面情况,提供全方位指导,为同学提供最新信息,极大地帮助了参赛的同学。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学校教师对互联网+竞赛的了解不断加深,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重视学习交流,掌握最新信息。为准确掌握“互联网+”竞赛的最新赛事动态和作品参赛新要求,学校派出具体负责竞赛工作的老师参加全国、全省“互联网+”竞赛的培训会,组织“互联网+”专项调研团队赴省外、省内高校开展赛事调研及备赛交流,充分了解全国竞赛的最新要求,向兄弟高校借鉴成功经验,并将有关资料和调研成果形成文件及备赛要点,及时与相关单位和学院沟通,确保我校竞赛工作不走弯路、符合要求、高效实效。

3、竞赛组织井然有序,公平公正

参照国赛和省赛的有关要求,我校将竞赛分为学院选拔赛、学校预赛、学校决赛三个阶段,按照时间安排推进赛程。为做好作品的选拔工作,2018年学校先后邀请了校内外20多名专家、企业家组成评审团,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前期立项、校内评审选拔、模拟答辩会等多个环节,吸引全校近5000余人次参加,扎实、细致、深入地推动校赛、省赛、国赛顺利进行,保证了竞赛活动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下面我想谈谈三点体会

1、“党政重视”是大赛取得成绩的前提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为大赛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越来越多的部门为“互联网+”大赛保驾护航,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

2、“精心培育”是大赛取得成绩的关键

一是要精心遴选项目,通过梳理和挖掘校内科技创新成果,发动学生开展创意创新设计,组织专家从中遴选优质参赛项目。二是精心组织团队,配齐、配强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

3、“回归初心”是双创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

互联网+大赛是一个至上而下发动的大赛。当前各高校难免出现一些盲目追逐大赛成绩的苗头,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的竞赛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迫切要构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创新创业大赛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在源头上回归大赛初心和本意。其最根本的就在于培植和形成双创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大力建设双创教育的良好生态,真正形成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的良好环境。

四、我校就大赛工作还有两个差距

1、和兄弟院校相比,仍有差距

在上届国赛中,江西师大虽然取得3银1铜,但与其他获得过金奖的兄弟高校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说明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学习、奋力赶追。

2、对照上级要求,差距较大

根据第四届国赛文件精神,教育部强调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组织好比赛,实现课堂和比赛有机结合,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的功能,还需要积极探索和努力的实践。也欢迎各兄弟高校同仁前来师大传经送宝,谢谢大家!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经验交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围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43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科专业教育全过程。2016、2017年在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金4银4铜。2017年金奖项目为江西唯一金奖、全国8个现场签约投资意向的项目之一。  

一、双创教育实施近十年是大赛成绩取得的基础

2007年,学校初步确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为试点开展双创教育。 

2010年,学校全面实施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复合式组织机构,构建“四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创新创业概论(一年级)+专业创新创业专题讲座(二年级)+创业能力专题培训(三年级)+创业实践指导(四年级)”四模块课程。

2011至2015年,学校构建“4个层次+3个递进+3个一体”的“43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4个层次:指4个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普及教育课程模块+结合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实战演练课程模块”;3个递进:指三个递进关系的培养阶段,即“知识与意识培养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实践锻炼阶段”;3个一体:指三个一体化的校企联姻教育环境,即“校企创新创业文化一体+校企实践训练一体+校企指导服务一体”。

2016年至今,学校增强双创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制定3.0版双创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建立多部门协同、校外多渠道推介的工作机制。每年安排创新创业经费200万元。出台系列激励政策,启动“携手奔梦校友领航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二、“重视、努力、坚持”三要素是大赛成绩取得的关键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目前规格最高、参与面最广的大学生赛事,参赛高校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领导、专家针对学校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提问:“成绩取得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的”,我们也做了总结与反思,认为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三个要素将偶然变成了“必然”:

1.重视是前提。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部分学院及科研单位重视大赛,都将赛事作为展示教学、科研成果的途径。2016年以来,学校连续出台《教师教育质量评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教学建设贡献奖》等6个制度,从大赛顶层设计、政策激励、资源引入、人财物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各职能部门从大赛配合、后勤服务与保障等方面极大限度予以帮助;大部分学院及科研单位积极组织团队、挖掘项目,仅2017年,成功孵化了1434个项目,近6000名师生学生参与。

2.努力是根本。古人云:“不待扬鞭自奋蹄”,指的是胸中有志向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会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我们努力对待大赛路上的每一步、每个环节。做到6个努力,从校内看:努力挖掘项目、努力打磨项目、努力演练项目。从校外看:努力需求展示、努力需求认可、努力需求帮助。

3.坚持是保障。荀子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大赛组织初期,有些学院有些人不理解,我们大赛组织人员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次又一次去动员去宣讲,碰到有项目的教师也不放过任何交流机会。如国家金奖项目“蚊所未吻”,就是5次在食堂与指导教师交流挖掘出来的。大赛进行中,有些评委、有些专家可能并不看好学校重点培育的项目,此时不能轻易放弃,要主动请听不同的声音,让他们指点不足,列出清单逐项整改。如国家银奖项目“尘熙家居服”,省赛复赛失利后积极调整、修正,以省赛复活赛第1的成绩冲到省级决赛,并力摘省赛金奖、国赛银奖。大赛结束后,不能放松,而需积极思考下一步落地发展的办法和下一届比赛的项目储备,如蛹虫草项目的迭代发展。

三、大赛组织的具体做法

1.项目挖掘有基础。好的项目是挖掘出来的,瞄准“3个项目池”。第1个项目池是教师的科研项目,第2个项目池是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第3个项目池是校友创业项目。两两交汇就形成了师生共创、校企合作的好项目。

2.两级联动有效果。好的成绩是需要数量的,以大赛为抓手,调动学院开展教学改革。实施校院两级联动办大赛,学校给每个学院1万元的工作经费,提供评委专家,通过两级互动,在确保数量的基础上淘出了优质项目。

3.激励举措有保障。好的机制是需要激励的。教师方面,从职称评定、考评考核、评优评先均将大赛指导业绩纳入;学生方面,从学分认定、评先评奖等方面都予以认可。

4.创新创业有氛围。好的氛围是需要营造的。学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大学生创新创业先锋训练营等双创实践活动,吸纳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参与率达到50%以上

5.组织大赛有心得。通过参加两届大赛,总结大赛四个有:项目挖掘要全,团队建设要好,比赛心态要稳,指导老师要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大赛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更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经验分享

江西中医药大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代表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本次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大会上和大家交流分享我校去年组织参与大赛的工作经验。接下来,我将从领导重视、政策支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重点打造等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推进赛事工作,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2017年3月31日上午,我校召开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协调会。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明人、副校长陈勃、副校长彭映梅出席会议,各相关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就《江西中医药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高效的讨论,陈明人校长在讲话中强调,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做好大赛的各项筹备工作。学校也将全力支持大赛的各项工作,力争在大赛中取得奖项突破。

2017年4月12日第三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

2017年4月21日,我校召开了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动员会暨第一期大学生创新工程集训营开班仪式,安排部署赛事相关工作并进行赛事专门培训。陈明人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200余名参赛学生参加会议。

在整个赛事组织过程中,可谓是环环紧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对赛事的重视。

二、政策支持

1.成立大赛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方案》的安排,我校成立了以校长陈明人为组长,副校长杨明、陈勃和彭映梅为副组长,各相关负责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学校团委。

2.建立指导老师队伍

由各科研平台、各学院负责组织成立本部门和学院指导老师队伍,各学院最终选送重点项目不少于6项,科研平台不少于3项。

3.丰富项目评审专家库

由各部门、各学院进行推荐不少于3人。最终累计推荐校外专家49人。

4.完善教师和学生奖励措施。

学生奖励措施方面。凡成功报名参赛的学生均给予第二课堂学术科研类学分3个学分点,获校级以上奖励的,给予创新创业学分。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以上的,可优先考虑以校内人事代理形式留校工作。另外,获国家级金奖、银奖、铜奖的学生团队,按照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获省级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奖励0.5万元、0.3万元、0.2万元;获校级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奖励0.3万元、0.2万元、0.1万元。

教师奖励措施方面。教师指导“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可计算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国家级金奖600课时、银奖400课时、铜奖200课时。在参加职称评审时,可计入个人科研成果国家级金奖(排名前三)相当于2篇SCI论文、银奖(排名前二)相当于1篇SCI论文、铜奖(排名第一)相当于1篇普通核心期刊论文;省级金奖(排名前二)相当于1篇核心期刊论文、银奖(排名第一)相当于1篇普通省级刊物论文。另外,获国家级金奖、银奖、铜奖的指导老师团队,按照项目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5万元;获省级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奖励1万元、0.8万元、0.5万元;获校级金奖、银奖、铜奖,分别奖励0.5万元、0.3万元、0.2万元。

三、精心组织

在大赛开始前,我校根据往年参赛经验,提前对学校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别进行了在校生注册公司情况统计;毕业生注册公司情况统计以及学生创业意愿调查。

大赛在学校分为院级初赛、校级复赛和校级决赛三个环节。各学院在4-5月完成院赛,各学院进入校级复赛名额根据江西省“互联网+”网络报名系统内各学院报名数量以及项目质量按比例分配。

5月25-26日通过网上评审,创意组前12名、初创组前6名、成长组(含就业型创业组)前6名共计24个参赛团队晋级校级决赛。

6月9日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团,通过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对各参赛团队和参赛个人进行全面、严格和公正的评审。每组产生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

四、积极参与

2017年,在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师生的参赛热情空前高涨,最终累计参赛项目数达1360项,累计参赛学生人次达4593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五、重点打造

结合我校大学生创业文化节、大学生创业沙龙和第一期大学生创新工程集训营,分阶段对我校晋级校赛决赛、省赛和国赛的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对重点项目进行封闭式训练。

2017年在省里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院校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校取得了国赛银奖1项、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铜奖6项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也激励了我校发掘更加优秀的项目参与第四届大赛的热情与信心。目前,我校已于2017年11月4日正式启动了第四届“互联网+”大赛工作,并分别于2018年1月29日和3月28日举办两期大赛培训班,同时,在3月27日召开了大赛工作推进会,大赛领导小组成员全员到场参与了会议。

2018年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已正式启动,我校将一如既往的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力争更加优异的成绩。

 

“互联网+”大赛经验分享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很荣幸由我代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做经验分享。此刻诚惶诚恐,因为有太多在大赛上成绩比我们好的学校,在此做经验分享深觉有些班门弄斧,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我就想做些交流。

我校在去年互联网+大赛省赛中取得一个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并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人气奖和先进集体奖。如果说有些经验的话,可以用“一个大赛”、“两支队伍”“三个平台”“四个阶段”来概括。

一、一个大赛

从2008年起我校就开始不断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并在各类大赛中摸爬滚打,屡获佳绩。2016年我校把“互联网+”大赛提上重要位置,成为一把手工程,学校双创工作都紧紧围绕该大赛进行。而“互联网+”大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背后其实需要一个体系去支撑,但同时也带动这个体系的建设。为了更好开展双创工作,我校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双创机制。学校成立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要从行政职能及各部门协调调度等方面主抓双创工作;今年新设创业学院,对我院创业学生进行创业精英教育;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构建集政策机制、教育体系、双创基地、双创项目、服务体系、资源导入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

二、两支队伍

    1.打造教师队伍,评选双创明星导师

    我院专业大多属于文科类,最早接触创新创业的项目和师生都在电商学院,从08年开始,电商学院教师就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商类创业大赛,屡获殊荣。电商学院也因此涌现小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老师。在创业学院和电商学院的基础上,以老带新,辐射各院系,打造一批双创教师队伍,并每年评选双创明星导师,使每年大赛能顺利备赛并力获佳绩。

    2.培养学生梯队,确保老新交替传承

为了使每年都能有新创业项目,避免由于老生毕业、项目赛完等青黄不接的局面,我们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在高年级为主的创业团队中,我们会鼓励配备低年级的学生加入团队并参与比赛,确保来年比赛能有新人、新项目、新团队出线。

三、三个平台

1.硬件平台

    为了更好的浓厚双创氛围、孵化创业成果,为创客提供物理空间等硬件平台是基础,所以我校非常重视建设众创空间和双创基地。由于我校占地面积较少,寸土寸金,即便如此我校领导都在各处可能的地方建设创客空间,给这些创客一个归宿、一个家。

2.软件平台

    今年我校成立了创业学院,对全院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并招收200名创业精英进入创业学院进行精英教育。并在全校打造双创教育体系,分层分类因材施教:打造“入门激发-通识基础-专业深度-行动实践”递进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

3.大赛平台

   “互联网+”大赛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平台,上面有优秀的项目、大神级的导师、大量的风投、创客的圈子等各种资源,要充分发挥大赛平台作用,鼓励师生进入这个国际级的创客圈子。

四、4个阶段

1.项目挖掘

    我校是文科类院校,语言类专业占大部分,说实话,在创新创业上我们的学科专业几乎毫无优势,可能师生自己创业可以,但是作为参赛项目真的很难有竞争力。我们挖掘项目的途径主要有3种:一是在在校学生创业项目里发现;二是在毕业生创业项目里发现;三是在校企合作项目里发现。在我校,备赛已成常态,并把它整合进《创业基础》课程里。

2.孵化培育

    每年会挑选出下一年可能可以打造的项目进行重点孵化培育,配备导师、导入资源、政策支持。

3.成果展现

    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在项目孵化培育的过程中,注重每一个时间节点去制定数据目标,并尽可能有相应的成果展现出来。

4.比赛冲刺

    有了前面3个阶段的铺垫,才能有构成参赛竞争力的支撑数据。大赛是一种创业思维和创业成果的展现平台,所以在比赛冲刺阶段应把过往整个项目的商业逻辑、项目成果等全部梳理并完美展现出来。

五、参赛经验

    以上是从宏观上做一些分享,今天到场的应该也有指导老师,由于我本人也曾是奋斗在大赛一线的指导老师,所以最后想就参赛经验上做一点小总结:

第一,一定要认真研究每年大赛的文件,因为每年大赛都会有新的政策、新的导向,要认真研读、深入分析、有的放矢。

第二,在参赛组队上不应当以市场行为导向,而当以大赛决策为导向,比如要考虑商业计划书撰写、大赛路演、答辩环节等大赛需要配备参赛选手。

第三,以大赛文件为引领,挖掘项目亮点。有些项目它可能表面上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以大赛文件为引领,深入挖掘的话其实是有非常多可打造的亮点,只要把亮点呈现出来,就有突围的可能。

第四,商业逻辑很重要。有些项目可能有很多专利、发明,但是它是否有商业价值,或者说整个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商业逻辑,如何把这个商业逻辑呈现清楚也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我们的分享,不正之处请批评指正。其实大赛它是一个平台,获奖不是唯一目的,更多的是利用这个平台能够以赛促建、以赛促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双创习惯、创业精神。

高校真正的双创,始于大赛,但不止于大赛!

谢谢大家!

 

 

 

立足学校双创良好生态 保障全省大赛优质服务

华东交通大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在此发言,倍感荣幸。华东交通大学作为第四届江西省“互联网+”大赛协办单位,非常感谢大赛组委会的信任,我们会兢兢业业、竭尽全力配合做好大赛组织服务工作。今天,我向各位汇报的题目是《立足学校双创良好生态 保障全省大赛优质服务》。

一、学校双创教育工作情况

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主动适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发挥工科优势,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业,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校情、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出良好的双创生态。目标上把握“一个核心”。即双创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路径上坚持“三个融合”。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二是教师科技成果转化与学生科技创业孵化深度融合;三是教学科研基地与学生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体系上实现“四位一体”。构建了教学、训练、平台、政策四个相对完整又相互协调的双创教育体系,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获得“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三项殊荣;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典型经验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教育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互联网+”校赛组织情况

1.搭建竞赛体系,夯实大赛基础

实施“1+1”学业导师制(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1名导师)和“1+4”创新创业导师制(由1名教师指导4名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搭建“1+9”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形成常态化创新创业团队100余支;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大赛项目立项为牵引,构建双创训练体系;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竞赛为龙头,重点学科竞赛为抓手,校内“双基”竞赛为基础,构建每年覆盖3万余人次的竞赛体系,近3年学生获创新创业类竞赛国家级奖励924项,省部级1173项。

2.上下联动促参赛,内外合力提质量

一是高位推动。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范勇主持召开我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部署会,对学院和相关部门提出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分工安排。学院层面由院领导牵头开展此工作。

二是多渠道宣传。要求所有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对大赛相关信息进行推送;要求所有学院召开互联网+大赛宣讲会;要求学院和校友办在校友中进行广泛宣传,孵化园对入园企业进行宣传;充分发动创新创业社团,开展大赛宣讲活动。

三是加大激励。纳入学院目标考核体系,把获得“互联网+”国家级奖项纳入学院年度考核加分项;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获奖情况作为个人考核、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互联网+”大赛立项项目给予立项经费支持。

四是提升质量。所有学院开展院级比赛,为创业项目增加展示和锻炼机会;发挥好“大创课”作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增加培训力度,开展创业项目训练营,集中对立项项目进行打磨。

三、做好服务工作,助推大赛新高度

我省在前三届大赛中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并取得了3金、18银、54铜的骄人成绩,令我省创新创业工作者倍感鼓舞,同时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上下高度重视协办工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对大赛工作进行筹备。前三届大赛的成功举办,给我们树立了标杆,我们会认真学习之前好的办赛经验,尽全力配合就业办组织好这次大赛,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后勤保障。同时,希望在省教育厅、省就业办的指导下,与兄弟院校一起努力,共同将大赛推向新高度,为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助力!

最后,预祝全省第四届“互联网+”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在全国大赛中,江西再创佳绩!

 

 

 

 

项目与技术需求汇总表示例

序号

(市、区)

需求者

需求类别

具体需求描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吉水县

吉水县教育局

教育兴农

中小学在线课堂项目,龙岩中小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名校老师、学生进行点对点辅导。

赵二根

1333333333

2

瑞金市

瑞金苏宁云商商贸有限公司

电商兴农

旅游兴农

利用先进的技术指导发展提高百香果产值及质量;指导发展电商,提高销售额度。

李三

1888888888

3

井冈山市

奥杳村

科技兴农

绿色兴农

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很多土地都存在土壤污染、土壤板结、土壤退化等问题。因此,本项目拟结合高校相关科研单位对当地土壤进行检测、研究,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地制宜制定土壤保护和修复计划,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熊长树

1555555555

4

南昌县

大都村

科技兴农

本村有较好的土地资源,计划对农业种植进行产业升级,积极效益更高的作物,希望能有信息提供,并能提供长期种植技术支持。后期,可合作进行深加工、商业开发等。

赵家好

1666666666

……

……

……

……

……

……

……

 

 

 

 

 

项目对接合作意向表示例

序号

项目

名称

学校

名称

项目描述

需求单位

县(市、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农村电商云平台

***大学

给农村电商提供电商经营培训,协助挖掘农产品商机,为农村电商提供长期营商技术支持及信息服务。

瑞金苏宁云商商贸有限公司

吉水县

李三

1888888888

2

高效光伏设施农业系统

***大学

本团队能够提供高校光伏产品,且能够根据农村家庭情况及农业种植类型建设不同类型的农业系统,为农民提供智能化种植技术提供产品及服务

奥杳村

瑞金市

熊长树

1555555555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汇总表示例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校

名称

项目功能描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农村电商云平台

***大学

给农村电商提供电商经营培训,协助挖掘农产品商机,为农村电商提供长期营商技术支持及信息服务。

张传

1336666666

2

高效光伏设施农业系统

***大学

本团队能够提供高校光伏产品,且能够根据农村家庭情况及农业种植类型建设不同类型的农业系统,为农民提供智能化种植技术提供产品及服务

郭子凡

1338888886

3

互联网+智慧小镇

***大学

本项充分利用互联技术,对老区开发民居旅游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让民居管理人员得到解放,并能够实时公布民居经营情况。智慧小镇系统还可以对智慧小镇进行线上宣传,能够促进游客对民居的了解。

张传

1336666666


 

 

 

核发: 点击数:4992收藏本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