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软件工程
1.总体概况
计算机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江西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4年立项。该专业是计算机信息学院2009年申报的新增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10年招首届本科生。本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技能能力按学期推进,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现将“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请各位专家领导审阅。
项目已建设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专业自2013年起柔性引进了4名博士和1名优秀硕士充实师资队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鼓励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或国内访学的方式提升学历或科研水平,目前已有6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和2名教师外出访学过,2018年1名教师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已建设一支包括近20名教师的教学团队,其中7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
(2)实行3+1办学模式:信息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指导思想,即 “面向基层、紧贴行业,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突出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党政班子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对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3+1”模式为基础,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即“以就业为导向,技能能力按学期推进,逐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3年在学校学习,第4年到公司与机构进行强化训练。它具有“工程化教学、面向行业、注重实践”的特点。
(3)加强团队建设:组建了“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此创新实验中心成立了四个教学团队:软件编程、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和嵌入式四个团队。
(4)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本科教育定位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将编程与系统设计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开设有大量模块化选修课程,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等,结合目前主流技术如J2EE、.NET等,增加专业应用类课程数量以达到“厚基础、博方法”的教学目的。教学改革方面:《高程》改革前:C语言,“2+1”;改革后:C+JAVA, “1+2”。删除:《大型软件设计》、《编译原理》等课程。将职业认证考试加入改革后的培养方案,2学分,取得软考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四级证书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5)学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项目立项以来,该专业学生71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各类竞赛奖项;52人获得软考中级证书。
(6)加强教师科研能力:通过刻苦钻研、在职攻读学位或国内外访学的方式各位老师不断加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近5年来,该专业教师承担纵向课题10多项(其中省科技厅项目5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校级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0余篇被SCI或者EI收录。
(7)加强实验室改造建设:目前拥有多间专业实验室,分别是软件测试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和软件开发等实验室,约1000余平方米,资产400余万元,500余台计算机。基本满足了本专业课程的实验要求。
(8)发挥实验室作用: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中的作用,为创新教育做好基地保障;进行实验教学的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做一些创新性和扩展性实验;对参加技能训练、科技作品竞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提供全天候开放。此外,还向学校教师开放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科研活动,向社会开放共享仪器。如:学院每年都会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举办银行从业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软件职业认证考试等。
经过几年建设,成效初步显现,2011级软件工程实现96.81%高质量就业,2012级达到96.87%高质量就业,2013级达到97.87%高质量就业。该专业学生录取最低分数从刚开始逐年上升。近三年,该专业学生71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各类竞赛奖项;52人获得软考中级证书。
3.中心(平台)特色
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3个层次,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资源、学院的信息技术科研平台、地方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点,使学生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环节中得到真实体验,以此形成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一、课程教学层次
主要根据现代软件工程需要的相关知识结构而设计课程教学层次。除了作为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须开设的公共课程外,我们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增加了主流开发技术实用课程、管理和服务产业背景知识的课程(如软件管理学、知识产权等)。按照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构成,设置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充分体现软件工程的新内容和方法。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经学校同意,学院鼓励和支持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自主申请进实验室参加研究与实践活动。
第二、项目实训层次
以贴近真实软件开发为背景构建实验与实训。这个阶段选择开发过的实际项目或者正在开发的某些模块作为实训素材,完全按照软件企业开发项目的标准流程对学生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实战演练的强化训练。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开始接触项目开发,培养起基本的项目开发经验和自信心,培养起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为真正进入IT企业参与应用项目的开展打下基础,这对于真实项目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职业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国内外权威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毕业生拿到两个以上权威软件专业证书,如国家计算机等级(三级以上)考试证书、微软的 MCP等认证证书;同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第三、项目开发和应用层次
项目开发层次的训练是我校软件工程人才培育的最大特色。信息学院已逐步形成一支优秀的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团队以及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本专业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形成了校内实训环境和企业实践基地两种模式。校内实训环境通过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实训完成。学生按照小组实验→开放性实验→案例驱动模式→面向问题的模式,逐步增强工程能力。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