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质量工程 >> 质量工程 >> 省级高等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详细内容
 
省级高等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正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日期:2018-07-15 21:27: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8134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实施“卓越计划”目标

江西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2010-2020 年) 和 》 《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依托“卓越计划”,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立足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江西省高等教育实际,坚持“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单位紧密合作,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为:

(1)积极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过校企联合推动工程教育改革, 树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人才实践教育的示范作用;

(2)创新模式,通过校企联合办法,结合计算机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工程实践教育力度,积极培养“卓越网络工程师”,满足网络产业发展对工程师的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需求;

(3)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产品的开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长远发展模式;

(4)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进修培养的新机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双方人员的业务水平共同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

    1.培养模式

 采用“3+1”培养模式,即累计有 3 年时间在校学习,1 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各主 要课程设计和独立开设的“三性”课程等主要实践环节(含校内外实践)采用“工程 项目驱动”培养方式,即采用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使用与工程设计相一致的实 验设备,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接轨。

 2.培养方法

 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初步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第一学年利用暑期 2 周时间用于企业认知参观实习;在南昌理工学院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前三年的课程学习,最后一学年在企业学习与实践,并完成毕业设计。

 (1)选拔、编班

 在第一学年利用暑期前,系统介绍本培养方案与思路,吸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有意愿参与此计划,初步遴选 30 人左右编班参与此计划。

 (2)企业实习和企业学习

 一年级暑期到企业认知参观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性质,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第四学年为企业学习阶段,采用双导师制,每位学生都指派一名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具体的企业学习培养计划由两 位导师共同制定,并由他们共同指导该学生的毕业设计。根据本专业特点和企业的 具体情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学习内 容:一是企业培训,包括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教育、生产流程、专业实习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导师负责实施;二是部分专业选修课,这 部分内容主要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负责实施;三是专业培训,包括专业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实施。专业培训是针对具 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毕业设计(含毕业论文)培养学 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3)学科竞赛

 通过参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各类相关学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4)行业资格认证考试

 通过参加软件设计师或软件架构师相关认证等考试,获得从业资格。

    三、校内外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的核心是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施对师资队 伍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工 程背景,合作企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学师资队伍,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卓越计划”的“3+1”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1、校内实验室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现有磁悬飞行器仿真实验室、计算机组网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游戏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接口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软件设计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PLC&DSP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2、校外实训基地

 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如下:

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新和技术有限公司、济南赛英立德电子科技公司、南昌华航网络科技、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江西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兴软件技术南昌等公司。

    五、改革措施

(1)充分利用3+1培养模式的灵活机制,打好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3+1的培养模式,前3年主要为课程学习,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第4年到企业实践,由企业导师辅导参加企业项目开发并完成本科毕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面向工程,强调宽基础、重实践、重应用。在前三年的课程教学中,坚持抓好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现有省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维护”和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同时与企业合作开设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JAVA等校企合作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环节和企业实习环节,学生将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学生至少一年时间到企业顶岗或挂职,接受工程实践训练

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训练,学生能掌握本行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通过参与团队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协助组织并管理计划和预算,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能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增强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

 在学院完成三年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第4学年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企业的生产实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生下派企业的同时,由企业指定一名高级技术人员为辅导老师,同时学院指定一名教师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共同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并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实施中做好双导师的协调工作,防止实施过程的脱节和脱岗失职。

(5)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创新

 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面进行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面向工程实践,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课方式多样化,引入讲座、讨论等方式,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企业案例分析。在科研实训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指导老师,并以企业项目为实训的项目背景,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流程。

 在考核方式方面,改变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和实验报告相结合,或者小论文与课程答辩相结合的考察方式,重在考核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确定,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6)开展校际交流

在师资和学生两方面开展校际交流。聘请国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教师开办讲座或短期培训课程。目前我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和韩国一些院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拓展学生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陈政--C、C++程序设计大学B组优秀奖2018.5.26 001.jpg

核发: 点击数:8134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