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常态化劳动实践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日期:2025-10-27 19:27:18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0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常态化劳动实践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院创新打造“党建+劳动+易班”三融合育人模式,将每周二设立为固定劳动实践日,常态化组织师生志愿者团队赴学院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养护劳作。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这一特色活动已成功开展数周,成为学院强化学生劳动教育、锤炼学生意志品格、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的生动课堂。

 

党委引领,系统谋划,筑牢劳动育人根基

 

 

11.jpg

 

22.jpg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学院党委书记曹新银、副书记夏秋亮率先垂范,与师生代表一同挥锹铲土、播种施肥,以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精神。曹新银书记在活动动员中多次强调:“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让‘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成为计算机学子的鲜明特质。我们不仅要建设好校内的劳动基地,更要将这份耕耘精神融入学业发展和人生成长之中。”夏秋亮副书记则细致关注活动组织的每个环节,从工具准备、任务分工到安全保障,确保劳动实践安全、有序、高效。党委的有力领导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常态实践,汗水浇灌,共建美丽育人田园

 

33.jpg

 

学院劳动教育基地,这片原本略显荒芜的空地,如今在师生们每周二的辛勤耕耘下,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每周二下午,志愿者队伍都会准时集结。他们戴上手套,拿起锄头、铁锹、水桶等工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任务包括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施加肥料、引水灌溉、移栽菜苗等。

 

44.jpg

 

 

劳动现场,人影忙碌。同学们在辅导员、后勤师傅的指导下,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人负责清理顽固的杂草根茎,有人细心地将肥料均匀撒播,有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娇嫩的菜苗进行栽种。汗水浸湿了衣背,泥土沾满了鞋裤,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投身劳动、创造价值的满足笑容。这片土地见证了同学们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的成长过程,一畦畦整齐的田垄、一行行茁壮的青苗,都是大家用双手和汗水浇灌出的劳动硕果。

 

易班赋能,全程记录,拓展网络思政维度

 

为使劳动教育突破时空限制,产生更广泛、深远的育人效应,学院从下月起计划依托易班网络平台,对每周的劳动实践进行全过程、多角度的记录、展示。

一是搭建线上专题,营造劳动光荣氛围。学院计划从下月起在易班主页设立专属板块,每周发布劳动知识与技能科普贴士;志愿活动结束后,及时上传精选的劳动现场照片,生动展现师生们的劳动风采和基地的喜人变化。

二是创新互动形式,深化劳动情感体验。利用易班平台能,学院计划开展“最美劳动瞬间”征集等线上活动。

三是融入党团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将易班上的劳动纪实作为主题党日、团日的学习材料,引导青年学子深入讨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思考如何将劳动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育人初显,久久为功,谱写全面发展新篇

 

经过数周的持续耕耘,学院的劳动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昔日的空地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绿色田园。更重要的是,劳动实践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常态化、制度化的劳动实践,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锻炼了学生的体魄,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劳动+易班”育人模式,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劳动教育基地打造成为融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手脑并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核发:admin 点击数:0收藏本页